全球衰退 房地产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作者:明溦日期:国内新闻

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已成定局,而纵观人类现代史,我们尚未经历过如今这样的情况,各经济体先后按下了暂停键,或许,我们正在踏上一片难以想象的境地。即便是世界大战也没有令经济增长像今天这样戛然而止,因为在战时,各种资源都会被调动起来投入战斗。

试图估计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,大有可能会徒劳而返,因为就连医学专家都无法精准预判这次疫情的走向。事实上,这可能是一道无解的题。

可以断言,这次对经济的冲击会比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更大。全球旅游业在这次疫情中遭受了重创,而在 2018 年,仅旅游业全球总收入就高达 2.8万亿美元(占世界 GDP 的3.2%),比当年英国经济总量还高。其中北美、欧洲和东北亚地区合共占全球旅游和旅行收入的 70%。若计及间接影响,如游客在旅游国家的消费支出,总收入占比将达到全球 GDP 的 10%。不难推算,仅这一行业陷入停顿,就足以拖累全球 GDP 二季度跌至负增长,这是自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中国首当其冲,也先复苏。因封城、停工停产以及商业和服务业暂停,预计今年中国一季度将录得两位数的负增长。消费重挫,尤其在服务业,损失是永久的,因为逝去的时间无法弥补。而与中国大陆供应链密不可分的经济体,如韩国和台湾地区等,无疑将受到大陆经济衰退的波及。

对中国的影响将不只是一季度,这是由于:

  • 1)消费者信心需要时间恢复;
  • 2)受全球经济衰退造成出口下滑的影响,制造业将受冲击;
  • 3)旅游业,尤其是出境游,仍将继续受限。受最大影响的零售、酒店、餐饮就占了中国GDP 的 12%。然而,由于中国确诊人数先到达峰值,中国可能领先一步,较其他经济体先复苏。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其次是欧美。一季度增长首先会受外需拖累,包括旅游业和出口中国,其次是资产价格大回调对财富的损害。二季度仍将录得大幅负增长,因为“封城”等措施至少要持续到四月份。

美国的服务业占了 GDP 差不多80%。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(James Bullard)表示,若二季度疫情仍得不到控制,美国失业率或将攀升至 30%。

即使这类过度悲观情景没有出现,企业和家庭仍需要很长一段时日来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就业匹配。预计今年二季度美国和欧盟 GDP 收缩程度将超过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若这次仅仅是关系到疫情,那么它有机会是最容易解决的一种衰退情形,因为各国政府正在重启新一轮的政策刺激,一旦病毒消退,经济将会在政策呵护下迅速以“V”字型回暖。不过,问题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
新冠病毒本身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已足以让人们感到煎熬,但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在疫情大背景下暴露出来,甚至被放大。

我们用一张图表梳理了现代经济史上不同类型的经济衰退,对比可以看出,目前情况其实很复杂。(图表6)

排在图表首位的,是实质性经济衰退,即由真正的经济问题而引发的衰退,通常表现为过度杠杆和过度支出导致资产泡沫,这种衰退情形的复苏路径将呈“L”字型,因为去杠杆和解决螺旋式通货紧缩(Deflationary Spirals)一般需要很长时间。上世纪末日本经济陷入“失去的十年”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也属于这种经济衰退,但凭借非比寻常和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,经济实现了超预期的快速复苏。然而,2008 年后,不同经济体的复苏路径大相径庭,美国是 U 型复苏,而欧洲则更像 L 型。

其他所列的类型则是由事件引发的经济衰退,即它们并非由真正的经济问题所致。这些类型的复苏路径各有不同,但共同点在于,事件所引发的经济衰退并不会呈现 L 型复苏。这是因为,不存在真正的经济问题便意味着,一旦事件结束,经济就能重回正轨。

 

图表 6: 各种经济衰退情景比较 (因篇幅原因,以文字形式展现)

衰退原因一:经济失衡与金融过剩

案例:

  • 1.2008-2009年大衰退是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和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。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衰退。
  • 2.1992-1994年日本经济衰退由资产泡沫破裂所引发,此后日本经济陷入“失去的十年”。
  • 3.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由泰国和韩国的国际收支危机所引发。这些国家曾经一度通过大规模海外借贷来为国内投资提供资金,直至最后无力偿还外债。

如何发生:

  • 起初,国内外信贷环境都很宽松,过度推高了杠杆率。在国内这会导致过度支出及/或资产泡沫。而在国外,外债累累则会造成国际收支危机。无论哪种情况,当开始去杠杆后,需求就会随之受到抑制,进而导致衰退。

特点:

  • 这种经济衰退发生前经历了长期的经济繁荣。衰退到来时,影响会出现分化,那些杠杆率高的受损更重。资产价格回调将导致通货紧缩,但如果涉及外债,货币贬值又会同时侵蚀国内资产价格和消费能力,滞胀便随之而来。

持续时间:

  • 这种衰退通常会持续很久,因为螺旋式通货紧缩或会导致恶性循环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日本经济衰退令其陷入"失去的十年",部分观点认为其影响非常久远,因为直到今天日本仍在对抗通货紧缩风险。而亚洲金融危机后,香港受通缩所困长达六年之久。2008 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得以快速回暖,则是因为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和流动性注入。然而随着各国央行弹药耗尽,重演如此大规模的宽松几乎不可能。

主要对策:

  • 货币政策

复苏路径:

  • L型:去杠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,螺旋式通缩将限制增速。2008 年是个例外,但重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 

衰退原因二:供给震荡

案例:

  • 1.1974-1975年,石油输出国组织(OPEC)宣布,对被认定为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,引发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,进而造成全球经济衰退。
  • 2.1981-1982年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,再次引发全球经济衰退

如何发生:

  • 起初,始料未及的主动或被动减产/加产导致了通胀/ 通缩。一旦涉及大宗商品波动,全球都难以幸免。如果是食品价格,往往在当地或区域内就能得到控制。

特点:

  • 经济活动意外受阻,但并非戛然而止。由于谈判需要时间且库存尚余,通常情况下,从供给震荡到经济衰退之间有 6-12 个月的间隔。通货膨胀会影响普通群众,失业增加,进而出现滞胀(即高通胀、高失业率并存)。

持续时间:

  • 持续时间中等。因衰退是由事件引发而非实质性的经济衰退,事件结束后,经济势必出现反弹。但货币政策应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效,因此,事件结束后经济并不会立刻复苏。

主要对策:

  • 货币政策

复苏路径:

  • U 型:经济触底时,可能会遇到一个“平底”,因为消费者需要时间来调整消费模式。而经济复苏时,一旦价格或供应企稳以及央行大规模回撤政策,复苏通常会呈较陡曲线。此外,因经济衰退前并没有金融过剩或失衡,复苏或将由货币政策主导,此路径会是迅速而陡峭的。

 

衰退原因三:自然灾害

案例:

  • 1. 2011 年,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地震与海啸,造成经济衰退。
  • 2. 2005 年,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美国经济,成为美国历史上经济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。尽管仅有新奥尔良市损失惨重,但这次飓风令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滑,导致美国GDP 出现季度负增长。

如何发生:

  • 若自然灾害重创制造业地区,则会发生大规模的供应链中断。灾害导致的生命损失将令消费者信心骤降;而财产损失若没有保险覆盖将严重损害消费能力。

特点:

  • 受影响地区的经济活动骤停。收入方面的损失通常限于当地,但引发的负面情绪很可能蔓延至全国甚至更广。尽管受灾地区所受的冲击可能会持续较久,但全国范围的影响通常较为短暂,之后经济增长也将逐步恢复。

持续时间:

  • 持续时间短。因自然灾害受损的基建完全复原需要时间,但通常在短期内就能提供救助和重建支持。而重建带来的物资和机械订单会迅速拉高 GDP。

主要对策:

  • 财政政策

复苏路径:

  • V 型:经济增速骤降,随后因重建得以迅速复苏。复苏程度视乎灾前的经济增速,灾后将只是恢复至正常水平。

 

衰退原因四:人为灾害

案例:

  • 1.1918-1919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引发全球经济衰退。
  • 2.1945-1947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引发全球经济衰退
  • 3.2001年,美国发生“9·11”恐怖袭击事件,导致 GDP 出现季度负增长

如何发生:

  • 战争和恐怖袭击导致经济活动中断。其造成的人口死亡和永久性伤害会令劳动力减少,同样降低了经济增长潜力。

特点:

  • 与自然灾害不同,人为灾害带来的威胁通常更加旷日持久,不确定性更高,而自然灾害的损失往往是短暂甚至一次性的。“人祸”会持久损害供需,当人们抢夺稀缺资源时,通胀就会发生。战争导致的经济衰退的主要特征之一,是衰退在战后加重。因为战时各国调动各种资源投入战斗,增速往往较高。而战后随着部队失业,失业率大幅攀升。

持续时间:

  • 持续时间长度不一。取决于战争时长。

主要对策:

  • 财政政策

复苏路径:

  • W 型:起初,经济会因供需中断而出现收缩,但之后战争开支增加会使增速迅速反弹。而最大的跌幅会在战后才出现,届时失业率攀升,战争开支负债累累,市场因而遭受重创。只有当战后重建增加财政支出以及婴儿潮出现提升增长潜力时,经济才会有实质性的复苏。

 

衰退原因五:传染病

案例:

  • 1.2003年 SARS 疫情爆发,导致香港经济衰退;
  • 2.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发,引发美国经济衰退。但此次疫情与一战重叠,因而难以量化该疫情的实际经济影响。

如何发生:

  • 高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。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恐慌令资产价格大幅下跌,通常始于股市,再扩大至楼市。受病毒威胁生命安全及资产价格下跌的双重打击,消费者信心大幅下降。除需求受冲击外,一旦停产,供应冲击也可能发生。如果因疫情关闭边界,外贸和旅游业会迅速转差。这种突发的也可能是长期的亏损会导致企业破产增加。

特点:

  • 受疫情影响,经济活动在毫无准备下骤停,令情况非常不明朗。不同于信贷紧缩,此类情况下,经济衰退发生前并没有经济繁荣,传染病的发生也完全超乎预期;也有别于自然灾害,其直接影响通常是一次性的,而传染病的演化路径极难预测。所以传染病造成的经济衰退是最复杂的类型之一。失业或就业不足将占据主导,企业现金流会逐步耗尽,因此,倘若经济衰退真的发生,则需要信贷的支撑。

持续时间:

  • 持续时间短至中等。视乎病毒的传染性和死亡率。在最坏的情景下,随着疫苗获批和投产,疫情仍有望在两年内得遏制。

主要对策:

  • 疫苗及货币政策

复苏路径:

  • V 型/U 型/W 型
  • V 型:最好情况下,复苏路径将成“V”字型。在此假设下,病毒在短期内可得到有效遏制,而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任何连锁反应。
  • U 型:若病毒在两个季度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,则会出现“U”字型路径。在此情况下,疫情会进一步造成现金流和信贷问题,其影响类似由金融过剩引发的实体经济衰退。换言之,如果疫情持续时间长于预期,则实际经济影响会超过疾病本身。
  • W 型:若病毒复发或第一批疫苗无效,则会出现“W”字型的情况。

 

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,是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复合型衰退,既受事件影响,也有经济因素。

首先是疫情造成的恐惧,它导致了经济活动大规模中断,这在现代经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。

其次是石油供应冲击,与以往不同,之前供应冲击引发的经济衰退带来的是通胀,而这次油价下跌很可能会导致通缩。

再者,在企业杠杆率大幅上升之际,这次衰退还显现出部分实质性经济衰退的特征。

 

这次全球衰退原因(一):新冠疫情

在我们之前的报告中,我们的基本假设是,新冠疫情在中国将在 4-5 月得到有效遏制,对实体经济不会造成太大冲击。然而,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,全球经济正式进入衰退。

在我们的新假设下,基本情形是,全球疫情将在 7 月前得到控制。当新增确诊开始下降时,市场秩序会逐渐恢复。我们作此预测,是基于大中华区目前的状况,目前该地区累计确诊数趋于平稳。在中国内地,日增新增确诊从 2月初 3000 多例降至现在的大概 100,上星期甚至出现过 0 增长。一些证据显示,内地制造业已逐步复工复产,但相比之下,服务业恢复起来却要慢很多。我们认为,在疫情完全结束前,消费正常化不太可能。

然而,在这两个季度的需求中断下,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生存下来。那些竞争力弱、现金流不佳的公司将遭受巨大考验,破产率会上升。对消费的冲击将不仅仅是来自疫情,还会受到来自负财富效应(资产价格下降)和负收入效应(失业上升)的影响,这会拖慢疫情结束后的复苏进程。在我们的基本情形假设下,U 型复苏将会出现。

最差的情形可分两种,其一,病毒一直持续,边界关闭和业务中断将持续全年;其二,病毒随着夏天到来而消退,到冬天卷土重来。无论如何,最差情形应不会超过两年,因为病毒疫苗从临床试验、获批到生产大约需要两年。在此情况下,宽底 U 型或 W 型复苏将会出现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这次全球衰退原因(二):石油供应冲击

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(合称“欧佩克+”,OPEC+)之间未能就 3 月底以后的原油限产政策达成一致,令 2019 年 1 月达成的石油减产协议破裂。

3月9 日,布伦特原油价格暴跌 20%,创下 1991 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单日跌幅。而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,欧佩克+这场原油价格战无异于火上浇油。尽管有观点认为,油价下跌有助于减轻消费者负担,但我们认为,它带来的通缩风险反而会降低消费。

截至目前,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之间的这场价格战还未有结束的征兆。分析人士认为,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对低价的忍耐极限。原本他们是期望借此机会“一石二鸟”,既重创美国页岩油,又击退其他原油竞争者。然而,他们能维持多久的低油价,不仅取决于生产成本,更在于能否维持财政收支和经常项目平衡。单就石油生产成本而言,沙特的成本仅为 8.98 美元/桶,而俄罗斯则为 19.21 美元/桶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然而,这笔账并没有这么简单。2019 年,沙特的财政赤字高达 GDP 的 4.7%,沙特不断扩大基建支出来建设经济。此前官方预计 2020 年财政赤字将升至GDP 的 6.4%,这是基于假设今年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 65 美元。而目前,油价已下跌超过一半,若继续下跌,我们预计今年沙特的财政赤字将扩大至 GDP 的 12%-15%。而俄罗斯去年则实现了小幅财政盈余。为平衡财政收支,沙特的盈亏平衡油价估计为 83.6 美元/桶;而俄罗斯为 42.5 美元/桶。

不单如此,假设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,我们在分析中还应考虑到两国的外汇储备,衡量他们对资本外流的承受度。沙特的外汇储备占GDP 的61%,可填补约 4 年的财政缺口。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仅占 GDP 的 24%,但由于俄罗斯的财政赤字规模要小得多,因此,我们预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大约可以弥补 8 年的预算缺口。

就是说,两个国家都有足够储备打几年的油价战。尽管还有一些动态因素值得商讨,例如沙特可以低价抢夺俄罗斯的市场份额,但我们的判断是,这场价格战中,俄罗斯的实力并非市场所认为的那般弱于沙特。当博弈双方悬殊没有那么大时,局面只会更加不明朗。因此,这场拉锯战所带来供应冲击可能比预期的更久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不仅是供应端的增加,全球疫情导致石油需求低迷,也是油价大跌的主要推手之一。

随着欧美防疫措施不断升级,先后采取类似中国“封城”的防疫策略,合占过半市场份额的中国、欧洲和美国石油需求受重挫,或将下降多达900 万桶/日。

目前,陆上储油设施中原油库存已达 9 亿桶,另有海上储油1.5 亿桶。由于供应过剩,很快油罐油轮都将“油满为患”,这将进一步加剧油价跌势,届时唯有减产才能平衡市场。

当前,油价暴跌对全球经济而言弊大于利。

首先,航空、游轮和公路运输业都处于暂停状态,油价下跌益处有限。这种需求重创的损失不是一时的,而是永久的,之后也无法弥补,眼下低油价的这些利好可能已经付诸东流。

更重要的是,它造成的通缩风险只会进一步加剧价格的下行压力,而当前的通胀水平已遭受了需求走弱和资产价格回调的双重打击。螺旋式通缩比通胀更加危险,因为它更易造成恶性循环。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来抑制需求,控制通胀,而通缩预期一旦形成,人们只会在预期价格下降时继续推迟消费,央行需要更久才能令经济摆脱通缩,因为扭转预期比改变需求要难得多。

这次全球衰退原因(三):实质性经济因素

如上表所示,实质性经济衰退并非由事件引发,而是由于杠杆过高或过度支出造成了高拖欠率及/或资产泡沫破裂所致。虽然这次市场关注的重点是新冠病毒的影响,但必须指出的是,我们发现,一些经济层面的弱点甚至在疫情爆发前就早已存在。在这次疫情下,问题的核心——美国企业债问题更加突显。

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,央行长期维持低利率,债券收益率也持续走低,投资者被迫寻求高收益,因而,高收益债需求激增,回报率不断下降,这就造成了“错误定价风险”。企业利用低利率环境回购股票、支付股息以及并购,公司股价得以提振。美国非金融的企业债务规模在 2019 底高达 GDP 的 75%,较 2008 年金融危机前水平的水平还高,这更 2008 年后家庭债务的去杠杆是相反的趋势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在美国,22%的非金融机构的公司债属于垃圾债,而 40%属于 BBB 等级,仅比垃圾债高一级,这意味着,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公司债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得益于低利率环境和经济繁荣支持企业盈利,这种模式本可以继续运转。这本该是一颗下一次经济衰退到来时才会爆炸的定时炸弹,如今已被提前引爆。经济活动骤停给企业盈利和现金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导致风险较高的公司债务收益率飙升。

与此同时,金融危机以来,共同基金持有的美国公司债规模已翻了两番,而现在,由于 BBB 级债券降级的风险大幅增加,进一步抬高收益率,并扰乱了信用债市场。一旦 BBB 债券给降评级,一些只能投投资级债券的基金便要大幅抛售。疫情期间,新公司债发行已几乎停摆,令那些高杠杆企业再融资的希望破灭。事实上,即使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,如今也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。

阻止信贷危机发生需要央行的干预。过去一周令人回想起 2008 年的流动性危机,但这一次时间跨度更短。利率创新低、与其他央行建立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 0、以及本周史无前例的“不限量”QE,美联储连续加码货币宽松,向企业、家庭及城市注入流动性。2008 年金融危机后,美联储在几年内注入了近 4 万亿美元的流动性,我们认为,这次规模可能更大。而与当年不同的是,这次宽松帮扶的对象不是华尔街(Wall Street),而是老百姓(Main Street)。

然而,美联储这一系列措施中,仍缺乏直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以及更广泛的信贷市场的针对性措施。截至上周末,商业票据市场的流动性迅速转差。非金融企业商业票据利率对隔夜指数掉期利率(OIS)利差大幅走阔,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大,不得不动用大量资金来应付到期的债务。为解这些燃眉之急,美联储恢复了三个紧急贷款机制:扩展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机制(CPFF);向一级交易商提供信贷便利(PDCF)以及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便利(MMLF)。这些工具中,我们认为,MMLF 在恢复市场流动性方面更胜一筹,因为贷款以无追索权方式发放,且豁免了资本要求和杠杆率要求。

即便如此,我们认为,信贷利差短期内收窄至 2 月份水平的可能性甚微。一些杠杆过高的公司甚至在疫情爆发前就丧失了竞争力,信用评级也相对较低。这其中,包括一些大型零售商,竞争中它们败给了线上购物平台,譬如BBB 评级里的 Best Buy、Nordstrom、Walgreen 等;还包括能源公司以及航空公司等旅游业相关公司。这些行业不仅亟待央行纾困,还需要整合。因此,这并非是一次通过简单注入流动性就能实现的“V”型反弹,先到来的,很可能是企业被迫倒闭以及员工纷纷失业。若央行能够成功避免信贷危机演变为全面通缩,则经济有望实现“U”型复苏。

基本情景假设下的经济复苏

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,我们认为,最有可能出现的是“U”型复苏,经济底部较深,且在底部的停留时间不短。但在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政策呵护下,复苏几乎可以保证。除非悲观情景发生,疫情持续两年,否则不太可能出现“L”型路径。尽管如此,我们认为复苏将是渐进式的,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。

周期方面来看

首先,由于失业大幅增加,即使经济活动恢复正常,就业重新匹配也需要时间,失业率不会立即下降。

其次,注入流动性大部分是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,而非提供额外现金或信贷以支持投资或消费,因此,货币乘数效应或弱于之前的经济衰退时期。另外,在疫情期间,财政乘数效应也被大幅削弱,因为减税只会增加储蓄,而非支出,而且在“封城”期间,基建项目也难以开工。

再者,疫情后家庭储蓄率或将上升,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,在疾病面前,财富和收入群体是多么不堪一击,姑且不论那些幸存者还可能要忍受长期的并发症折磨。

最后,即使遏制疫情的速度快于预期,市场仍将继续密切关注企业杠杆等问题,疫情中暴露出这些弱项,令市场疑虑企业杠杆不断累积的潜在风险和可持续性。疫情后,去杠杆的必要性将更加凸显。

结构性方面而言,相比十年前,如今的全球经济更加脆弱。

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的劳动人口增长放缓,长期增长动能不足。

整体负债也高得多,尤其是公司债务和政府债务水平。疫情可能造成的企业破产并不会让企业杠杆重置归零,即便是衰退结束后,去杠杆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
与此同时,疫情期间实施扶持政策,只会进一步加重政府债务负担。我们担心各国央行和政府正在耗光所有的经济刺激弹药。显而易见的是,发达经济体央行降息的空间已所剩无几。我认为,未来十年,重蹈日本的覆辙(Japanification)是最大的经济隐患之一。

长此以往,增长潜力不足和高杠杆或将加大通缩风险。实际上,主要经济体已出现通胀放缓,即使是高基础货币,也难以扭转局面。受这些结构性问题影响,我们认为,疫情后很难重回非常强劲的增长水平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悲观情景下的选择

在悲观情景下,我们需要一些非常规措施来应对疫情造成的损失,一些正常经济衰退时不可想象的应对措施。我们建议:

将一些濒临破产的公司国有化。当然这并不是指那些家庭式小商店,而是一些大型企业,它们需要大规模的救助,政府提供流动性纾困并成为大股东。当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,如航空、电信、大宗商品和新技术等企业时,意义更为重大。

直升机撒钱(Helicoptor Money)。我们认为,在最坏的情形下,失业率可能高达 30%。届时政府可向失业人士甚至全体居民派发现金,以维持支出。这是拯救受损经济最直截了当的方式,因为它绕开了银行,这本质上是一种印钞,政府财政支出增加,央行负责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。这也许会吓坏那些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,他们发现自己才是真正补贴美国消费者的人,但问题在于,他们的资本还能安放于何处?

中国无法独善其身

从确诊人数峰值和政府应对措施来看,中国一直先行一步。然而,由于中国GDP 中出口比重约占 20%,全球经济衰退下,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。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中,我们可以看出,全球经济的涟漪效应的确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。因此,我们预期中国政府将陆续出台应对措施。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系好安全带:全球衰退下的危机与机遇(一)宏观经济

 

我们预计,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将首次突破 3%,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也将提高。除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之外,我们预期,人民银行还将在今年上半年再降准 50 个基点,并调降 MLF/LPR 利率 10 基点两次。

文章评论